红色家书--穿越历史感受忠诚之心
品读《红色家书》,感触最深、直入人心的就是“忠诚”二字。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缺憾,但唯独忠诚不能缺席。习总书记反复强调,对党绝对忠诚,要害在“绝对”两个字,就是唯一的、彻底的、无条件的、不掺任何杂质的、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。99%都不行,必须100%。99%的忠诚与100%的忠诚有天壤之别。党员忠诚度欠缺的1%,很可能成为信念滑坡的第一块石子,政治变质的第一个分子,敌人撕开的第一个口子,一旦遇到特定的环境条件,剩余的99%就会轰然倒塌。
感悟革命先辈的心路情怀,走进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,心灵得以震撼、思想得以升华、情感得以熏陶,认识得以提高。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,进一步印证一个真理:忠诚不是喊出来,而是干出来的。马克思曾经指出:“为了实现思想,就需要有实践力量的人。”心中有使命、有担当,脚下有行动、有付出,绝对忠诚才能立于天地之间,催生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。对于党员干部来说,忠诚需要守望,更需要践履,始终做到内外兼修、言行一致。
在笃定信仰信念中铸就忠诚操守。绝对忠诚源于绝对信仰。人的一生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、可以高尚也可以堕落、可以光明也可以黑暗,关键在于信仰什么、追求什么。哲人说,灵魂失去庙宇,雨水就会滴在心上。一个真正为信仰而奋斗的人,他的生命必定忠诚无畏。“刀山敢上,火海敢闯,甘愿抛头颅,洒热血”“生是为中国,死是为中国,一切听之而已”这一段段家书在脑海中久久盘旋。革命先烈们用具体的行动标注着信仰的真谛,用关键的抉择诠释着信仰的力量。没有信仰的人,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;信仰不坚定的人,就不可能将伟大事业进行到底。诚然,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石上的。作为党员干部,必须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,始终带着感情、信仰、使命和特殊的感情,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并与读经典学哲学互为渗透,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,真正炼就“金刚不坏之身”。
在严守纪律原则中保持忠诚本色。纪律是块铁,谁碰谁流血,法律是块钢,谁碰谁遭殃。唯有懂得自律的人,才会得到岁月的厚爱,才能形成自由行走世间的底气,才配拥有心中的远方。就算组织天天耳提面命,制度“笼子”再严密,执纪问责再严格,如果不把组织的严管当做最大的关爱,打“擦边球”,总有一天会擦伤自己,“钻空子”,总有一天会把自己钻进去。毛主席给妻兄杨开智的信中写到“不要有任何奢望,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”。这警示我们,党员干部要始终紧握戒尺,牢记“权力姓公不姓私”,一旦改性,“私”字就会无限放大,大得没有边际,“公”字则会无限缩小,小到难觅其踪。要自觉驱除心中私欲杂念,从严把好“一”的关口,从一次一回抓起,从一点一滴做起,从第一个扣子扣起,自警自省、慎独慎微。要谨记“三圈”圈圈有政治、有纪律、有诱惑,把法纪当显微镜,照出灯红酒绿背后的危险,照出哥们义气背后的陷阱,照出习以为常背后的不寻常,千万不能相信天上会掉馅饼,千万不能小看了自己的所作所为,千万不能降低做人做官的标准,做出“一失足成千古恨”的蠢事来。
在勇于担当尽责中锤炼忠诚品格。绝对忠诚于我们的事业,我们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。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:“生命,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,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。”让我们把对党绝对忠诚化为实际行动,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,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,经常重温入党誓词,想一想入党之始的初衷;经常检视信仰信念,对照党章党规反思差距不足;经常想一想组织给了机遇,知恩报恩了没有?组织给了岗位,珍惜奉献了没有?组织给了待遇,素质提升了没有?组织给了信任,责任尽到了没有?组织给了任务,用心完成了没有?自觉知恩知责知本,知耻知畏知止,始终不忘带上看齐追随的忠心前行,不忘带上保持定力的静心前行,不忘带上攻坚克难的决心前行,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显本色、见成色,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正心态、在状态,越是困难面前越要尽好职、勇担当,真正在“建品质世界、筑长青基业”的实践中展示党员的好形象、好样子。

相关资讯